嬰兒排血便確診「腸套疊」 醫生讚父母機警:治療不及可致死亡
發布時間: 2019/04/24 13:14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29
初生嬰生大便帶血,萬不能掉以輕心!台灣兒科專科醫生吳昌騰近日分享一宗病例,一位不足3個月大的嬰兒排出血便,照超聲波後,證實嬰兒腸道阻塞,出現「腸套疊」情況,需做手術處理。吳醫生表示「腸套疊」發病期為3個月大至6歲,若不及時處早,有機會導致腸穿孔,甚至死亡。
台灣林口長庚兒童急診科主任吳昌騰經常在網上分享兒科急症病例。近日他在facebook專頁「來講兒科急診的543-吳昌騰醫師」表示,有對父母為初生嬰兒換尿便時,發現血便,驚覺不妥,遂帶孩子去醫院求診。診症的兒科醫生立即為嬰兒進行腹部超聲波檢查,結果顯示為「腸套疊」,出現損傷,稱「target lesion在左側」。經轉介後,吳醫生接手診症,他表示,由於該名嬰兒年紀小,未滿三個月,並排出血便,於是直接安排做小兒外科手術。他更稱:「在等待手術期間,弟弟每次解便,都是解鮮血便!」
吳醫生大讚嬰兒父母機警。他表示:
若病情一拖再拖,治療不及,就可能導致腸壞死、穿孔,甚至休克、死亡。
「腸套疊」的發病年齡
吳昌騰醫生指,「腸套疊」(Intussusception)是指一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,導致腸內容物要通過障礙。
發期病3個月大至6歲,以4至10個月嬰兒較常見。他指出,約80%病例在2歲前發病,通常於春天和秋天發病。隨著年齡增長,2歲後的發病機會逐年減少,男女的比例約為2:1或3:1。
「腸套疊」的症狀
吳醫生表示,出現「腸套疊」情況的嬰兒,會排出血便的機會達80%以上,這是最主要的症狀,需盡快求診。
他指出,發病後通常在6至12小時內排出血便,早期患者在發病後3-4小時即可出現。初時或有1至2次正常大便,但之後就會排出帶血、帶黏液的糞便,像果醬那樣,數小時後會再次排出血便。
除了排血便,初生嬰兒早期還會出現面色蒼白、煩躁不安,但營養狀況良好。晚期患者則開始脫水、電解質紊亂,精神萎靡不振、嗜睡、反應遲鈍。當腸壞死時,更會引發腹膜炎,甚或引致中毒性休克等症狀。如拖延病情,可致腸壞死、穿孔、休克、死亡。